【IT168 信息化】
筆者按:從一個應用者的角度,從一個應用的視角,或者從一個關心怎么樣更好推進云計算發展的角度上發表看法。近日,在云計算中國峰會上,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寧家駿就云計算應用相關話題進行了探討。
最近在兩會剛剛推動的國家“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綱要中專門寫了一段話,當今時代步入了一個信息化助力社會全方位創新的重要時期。在這次的“十二五”中明確的提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的發展環境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所以,我們發展的環境壓力不斷的增大,這也為我們信息化的建設提供了很多的需求。在今年兩會通過的“十二五”中,明確的重申了“五化并舉”是當前經濟社會的基本特征,我們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兩化融合和五華并舉。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十二五”新時期的重大發展方略。黨中央、國務院這幾年一貫對發展網絡信息技術給予了高瞻遠矚的很多重要指示。在當前“十二五”信息化中,應該重點完成的任務至少有三個方面:以兩化融合為主線,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作為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雙輪協調互動作用;以需求驅動為動力,以信息資源開發建設為核心,帶動高端服務業發展。
以信息化推動“感知中國”的核心和基礎。當前我們考慮云計算的時候應該以更高的角度看待發展云計算的使命:
1、以統籌規劃推進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協同互動;
2、正確把握發展進程中政府主導和市場驅動的關系;
3、合理利用云計算技術,促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社會信息化在信息化進程中的定位和互動。
應用和安全是發展云計算的關鍵所在。利用云計算等先進理念、先進服務的模式和技術來促進經濟的信息化,推動各個領域包括發展電子商務、完善面向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服務,以及推動重要政務信息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信息共享,促進基礎信息資源體系的開發建設和應用,這都是我們目前要關注的問題。目前我們有很多電子商務的平臺,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把它們整合起來,我們的電子商務還是不能發揮產業鏈、供應鏈之間優化和整合的作用。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先進的試用的技術架構,將來重要的政務信息系統怎么樣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仍然是一個問題。
去年12月3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限制北京市私車上牌,開始絕對搖號,搖號池的程序要求26日上線運行,因為那個時候就開始要搖號。搖號本身這個程序并不復雜,但是北京市為了限制人買車,首先要查是否有北京戶口,是否有車,如果不是北京人是否交了五年的稅、是否交了五年的保險,如果沒有一個業務的協同和互動,沒有一個架構來支持,沒有一個信息共享的平臺,這些是不能實現的。北京市經信委基于一個比較先進的架構,我們還不能說是云,但是至少有了這樣一個共享的平臺,短時間內實現了這個,使北京市至少把搖號問題解決了。類似這樣的應用,這種政府協同的協同,你去查一個人是不是上了保險要到社保部門,交沒交稅要到稅務部門,是不是有駕照要到公安部門,這種跨部門的業務協同,這種新的需求是不斷涌現的。另外,怎么樣利用云計算等先進理念、模式和技術,促進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設,也仍然是我們當前關注的問題。
當前我們對云計算的認識,除了在座的很多專家之外,我相信社會層面的很多人,包括部門的一些領導或者一些負責人,還是存在著很多的誤區,我們有一點像瞎子摸象一樣,由于認識到有誤區,就影響到了我們如何推動云計算的發展。我們覺得有這樣幾個誤區:
1、把云計算完全等同于數據中心的建設?,F在很多地方都要搞云,我們一看它的方案,它沒有,它就是直接建一個數據中心,把云計算中間最核心、最精髓的東西 都抽走了。
2、把云計算當成完全基于互聯網的互聯網平臺,而且這個平臺上沒有安全保障等。
3、認為云計算是空中樓閣,是目前非常難以實現的技術。
4、把很多新的項目、新的工程通通的把云計算當成一個筐,什么都往里裝?,F在全國各地都是云,把云搞得云里來無里去。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比較認真的審視在云計算建設中存在的不確定的問題,比如技術標準問題、安全問題,特別是應用于服務模式的問題。很多人都說搞了云,怎么樣服務?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模式?包括你的商業模式、你的服務模式、你的運維模式,都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我們要積極應對云計算時代帶給我們的挑戰:1,對云服務模式的創新及其服務質量的度兩的問題;2,安全問題:信息安全和應急處置將直接影響云計算的推廣應用;3,云架構中各方權益保護和相應法律法規健全的問題。
思考問題一一:
進一步明確云計算的應用目標。
思考問題之二:
認真研究云計算對技術、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影響。包括性能技術的進步對信息服務業的整合,對技術設施的沖擊,對國家和個人的沖擊,包括個人隱私、過程按照以及潛在的變化,從保護自然的物理的邊界到保護更加虛擬化網絡的邊界、信息的邊界進行轉變。
思考問題之三:
云計算的性能度量。包括它服務的指標如何進行的度量,特別是面對應用,我們如何保證在云的架構中能夠及時獲得正確的數據,進一步的推動知識提取的最優化和有效的分發和應用知識的保護。
解決我國信息化面臨的問題需要利用云的理念。信息基礎設施的整合和復用:包括解決網絡整合。信息資源的交換共享和開發利用。降低信息化的建設和運維成本,面對設備日趨復雜,利用率亟待提高。信息化的建設和運維成本日趨增加,這種情況下我們確實影響到政府對于信息化投入的決心,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統一和進一步完善也是目前很重要的問題。
以下是美國政府部門的統計數字:絕大多數服務器的利用率不超過15%,每年的運行成本、維護成本驚人;80%的信息系統和運行維護工作花費在系統軟件的安裝、調試、糾錯、和維護等基礎服務上面。按單位面積計算,數據中心、網管中心等機房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成本是普通辦公室建設和運行開銷的一百倍以上。
美國尚且如此,我們國家現在仍然存在這樣的一些問題,如何充分合理的發揮云計算的優勢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怎么樣發揮基礎設施集約化應用的優勢,如何堅持在云計算中進一步推進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國際先進技術的廣泛合作,如何堅持服務創新和應用實踐,如何提供按需靈活選擇的服務方式,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探索。
現在我們很多政府和重要企業的信息系統都沒有很好的管理起來,影響到它的實際運用。如何利用云平臺實施基于SOC的安全監控服務,解決我們國家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問題,如何在云計算中間進一步實現綠色節能,實現按需供電,建設綠色平臺。
總的來說,我們對云計算是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們面向關鍵業務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所以說,發展云計算的核心是提供高質量的云服務,要積極探索和完善云服務的新架構。
充分發揮特色服務是推進云計算的關鍵,架構搬遷不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提供核心計算資源和網絡資源服務。比如,怎么樣構建城市減災和風險管理的服務,最近日本的災情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現在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包括進一步提高核電站安全抗震的等級,這些問題都已經擺到黨和國家的高層議事日程上來,自然災害的連鎖反應甚至于它的后發生的災害,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風險。所以,這些問題都需要跨部門、互聯互通和網絡化服務,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平臺、很好的架構,難以實現滿足應對突發事件處置和信息快速集成的要求。
比我們如何建設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比如北京經常修一些市政工程,不把這個管道挖破了就是把那個管道挖破了,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利用云計算構建服務外包,如果沒有國際化的軟件外包的電子商務平臺,也形成不了軟件外包工廠的產銷鏈,也可以構建這樣云的平臺推進服務外包?,F在在湖北省武漢市、大連市都基于這樣的東西建設他們的云平臺。
信息化應用的深入發展需要構建“專用云”。當前我們國家積極探索各種形式的專業云或者私有云,應該比較符合當前信息化建設的實際需求。當前服務于特定業務應用的專業云可以面向特定的業務提供多層次的、公共性的、基礎性的服務,可以傳輸處、處理、存儲涉及特定業務應用的各類信息,構建具有特定邊界和獨立自治域的網絡空間。通過這樣的專業云,可以構建更好的信息安全的電子圍欄,利用云平臺縮短感知的時間和入侵檢測的響應時間,從而更好的保證安全。同時,也可以構建特定領域業務域的防洪堤壩,既可以對內俘獲敏感信息的外溢,也可以對外攔截入侵。這就是電子政務云的一個發展方向。
我們在發展云計算應該重視三大問題:
1、一定要堅持由技術主導轉變為需求和解決當前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為主導;
2、堅持統籌規劃,要統籌兼顧,規劃先行;
3、關注信息安全。
發展云計算必須助力解決當前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信息化建設與運行降低成本的需求和數量型擴張導致的成本急于上漲的矛盾;以主要依賴國外設備為特征的大集中模式與各地各部門現有零散系統調整的;低水平重復開與缺乏標準難于整合的矛盾;地區和城鄉信息化差距拉大的矛盾;現有信息化體制難以適應新形勢下亟待改革創新的矛盾。規劃的問題是一個頭等大事,一定要發揮規劃的指導作用。像北京市就提出了一些比較好的規劃,比如電子政務云的規劃就標準了電子政務的總體框架和服務內容等等。
要通過云計算助力推進業務的協同和資源的整合,加快編制的規劃。關注信息安全,只有把云中間的信息安全問題解決好了,各級領導、各個企業的領導、各個政府的領導,才會敢用云,想用云,才會把云發展擺到實際日程上來,否則現在再奢談云,也仍然是虛無縹渺的。但是我相信有現在到會的各位嘉賓的共同努力,在各地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我們國家的云計算也一定能夠跟上世界的潮流,在我們國家的信息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迎接我們國家信息化化新的春天的到來。(本文為根據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寧家駿在云計算峰會發言整理,未經確認)